- 上一篇:爱自己 爱生活 好好活着 很快乐
- 下一篇:思维与智慧 换一种思维方法就是大智慧
读《沉默的大多数》所想到的
第一次听说王小波先生是在大一的逻辑学课堂上,当时张老师是在讲辩证逻辑的时候推荐过他的另外一本书《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刚听到这个书的名字的时候,整个班级有人在抿嘴笑,有的在交耳私语。确实“猪”与“特立独行”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让人觉得怪诞可笑。于是便在课下特意拜读了这篇杂文,在里面王小波先生通过自己下乡插队收养过一只猪的经历,但那只猪的行为实在是怪诞,简直像一个神猪。而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在宫崎骏电影里的神猪。在晓波老师的笔下,它可以像山羊一样敏捷,又像猫一样跳上猪圈,还会发出怪响,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它是那样的特立独行,一个不一样的猪。而今天我想说的是小波老师的另外一本文集《沉默的大多数》。
无论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两篇文章均可浓缩为四个字“独立、自由”。可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在中国这个一代一代守着秩序不轻易在制度上创新的时代,真要做个中庸,其实也没那么容易。
说实话,选择这本书,是之于陈老师让推荐一本教育学专著。而我搜到的这本书的名字以及它的推荐理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本以为“沉默的大多数”指的是作者想抨击一些社会上那些胆小怯懦且沉默的人,但直至看完我才知道,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沉默的大多数”指两类人。其一是身处黑暗而又不自知,抑或自知却又安之若素的那一些人;另外一种指的是那些大智若愚的人,因为周围的世界太过无知甚至很浮夸,有些人太过执着于“话语”(即权利),而滥用“话语的人”最终会演变成无视他人的权利。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他人就需要做一个沉默的人,默默地看着“不沉默且幼稚的表演”,看着他们为了可笑的问题而争吵、撕脸。
王小波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 对于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够了。剩下的路,该由其他沉默的大多数去走。
“我相信这不是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上,看到天慢慢的黑下来,心里寂寞凄凉,感觉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还是个年轻人,但我也害怕这样的生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那是一件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王小波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书中他自己也有说过:“家教和天性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他选择沉默是希望自己比较谦逊、比较朴实。因此他不希望在人群中显贵,做那名佼佼者。同时他觉得可以在沉默中可以学到点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好的。然而,你什么都不讲,便始终不可能有这个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改变某种状态。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时候,你保持沉默是想保住那尚存的人性。但是如果你一直保持沉默,很可能连那尚存的人性都随风飘远。我们知道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而鲁迅先生也在自己的文集中抨击过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旧社会的看客。他们中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机会说话;还有些人有隐情不便说话;再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如果这些人始终以沉默的状态活着,那么永远也说不出想说的话。
但愿将来的我们在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记住一句“沉默是金。”但是又不能死磕这个道理,在该需要自己付出一份力的时候,像一句歌词中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偶尔也需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微信公众号
- 高尚和低下的思想总和就是我自己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有人教导我们要向内心寻找真实的自我。如何寻找?王小波在《思维的...
-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看到这样一则分享:某地举办一个寻找福气的参与式培训,有50个人报名参加。 50名学员...
- 心灵鸡汤小故事
坚持 一群人在沙漠中迷路了,带的水也已经喝完,大家都已经走不动了,随时都会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