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间
早在《史记·留侯列传》里就有记载“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到清朝时周希陶的《增广贤文》有记载“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出自清朝。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是这样写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的说法便被沿袭到现在,即人只有一生一世。
而在整个世纪贝贝幼儿园的教育和袁去病推崇的自然素养教育理论中,人的一生被分为三世,也叫三世人生。如果以我们常规认为的一生当作人的一个世代来看的话,
那么人的一生其实相当于三世人生。第一世是从怀胎到出生前,第二世是从降生到有形记忆消失前,第三世是从有形记忆消失到我们肉体的死亡。
第一世人生的特点是,细胞和结构成长最快,时间最短,大约从一个细胞增长到几十兆的数量级,时间只有10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是排斥人为的任何干预的,而绝大部分的胎教其实是在打扰这时候人的生长,所有最基础的能力和模式,是在这个阶段构建成功,否则孩子就不健康,不强壮,甚至会有残疾。
第二世人生即人出生以后的特点,是成长很快,所有最基础的反映模式、生长模式等,在这个阶段产生,他们需要从完全不呼吸,在短短数个小时内必须开始呼吸,并且适应呼吸带来的新的生存方式等,这个阶段是人为教育和养育可以介入的最早阶段,也是人的众多基本反映模式开始建立和筛选退化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方**、性格模式、价值观、地域或者气候体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当然也包括语言反映模式和基本能力。第三世人生从有形记忆消失后,一直到我们个体的死亡,第一世约10个月,身体增长数十兆,第二世约1岁到3岁,每个儿童差别很大,大体集中在2、3岁中间,身体增长数十倍。第三世大约数年到100多年,身体增长一般在一半到一倍半之间。第三世人生开始的头几年,也就是2、3岁到6、7岁,是绝大部分儿童确定智慧类型(反应类型)的基本时间,又超过一半的人,此后终生除了少许知识、技能、复杂性略有增长外,其实没有实质的改变。
按照这样的划分,袁去病的自然素养幼儿教育方法认为人最好的教育阶段是在2岁——7岁。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或天性一定要在合适的环境里释放,如果在这一阶段没得到释放,孩子的某些与生俱来的能力或功能会被永久性关闭。比如7、8个月大的孩子想爬想滚,就应该让他们爬和滚。(人生感悟 www.yiqig.com)缺乏这个练习的孩子周边神经系统的刺激量不够丰富,内脏系统地体位性冲击过少,所以很多孩子(有理论认为是刨腹产引起的,其实不是)——到2、3岁甚至更大,常常有莫名奇妙的沮丧,动作灵敏和协调性不佳。对周边反映不敏感,容易哮喘,一部分感统失调,多动症,其实仅仅是因为在该爬该滚的时候,没有爬,没有滚造成的。绝大部分孩子如果在7岁后试图通过身体训练来弥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恢复。如果他们释放充分则是另一个很好的结果。另外比如记忆宽度,观察记忆的多向量特性的能力等,都需要广泛的社会接触,自然接触。对于多变量长周期的关联之间的观察、记忆、判读和引用能力。否则消化吸收能力不太好。
袁去病的PPT课件中有这样的话语:按照天性培养孩子最简单,最有效!他认为在儿童的最好接受教育的阶段,教育者真正应该做的是教会儿童正确的命名和规则的灌输,并营造恰当的释放环境。
微信公众号
- 催婚背后的真相是父母忙着甩锅?
被催婚,情急之下嫁给了自己俄罗斯女孩上了热搜,这可能是所有被催婚者羡慕的终极任性...
- 多数人的不快乐是预支了未来的烦恼
人人都在过着预支的生活,预支金钱,预支信用,当然还有预支烦恼。 一个小故事:飞机...
- 寻找生活的鲜花,倒掉生活的垃圾
人生是你的,生活是你的,所以,快乐和痛苦也都是你的。快乐的人,总在寻找生活中的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