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孩子身上照着父母的样子
- 下一篇:孩子请求父母该不该全答应?
让你的孩子早点阅读
当下社会上十分流行各种儿童早教,妈妈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早教中心,接受各种知识,感统,社交早期教育,好像花了钱进了班,孩子就能早点成才,比同龄人更优秀。至少心理上也能得到某种安慰。
先不说孩子能不能学到知识,已经有学者研究得出,过早开发孩童智力,其实对智商并不能起到作用。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为的干预虽然能够在短时间里面让孩子的智商提高,不过,以后若不再进行人为干预,那么孩子的智商还是会降下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进行了一番实验,最后发现: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到了6岁,其实两者就变得差不多了,并且,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反而会更加好。
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是太早就学习文字和数字这样抽象的符号,那么就会导致孩子以后很多的精力都会关注在抽象的事物上,对于这个世界就不会很好地去感知,会错过非常多的美好的事物,同时也会缺少理解、归纳和判断的主动性和能力。
孩子一定要有丰富的感觉经验、获得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之后,才能够判断事物,知道每件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强,却让他学习,那就只能够简单地记住而已。就像是,我们给小树浇水,但是无法被树根吸收,水就会溢出来。要是一下子要孩子掌握太多的知识,孩子根本学不进去,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 来,8200万的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德国教育的秘密是什么?居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而一个人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在中国,人们太容易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这都是教育的“功劳”。有位名人说过:中国人这么多,很多还不思考,想想多可怕。
会思考一定要有阅读量,也就是读书,读好书。孩子还小,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比读了多少本书,能背诵多少诗词更重要。在妈妈的引导下,我比同龄的孩子早接触到阅读。小时候性格比较孤僻,妈妈一度担心长大的我不能融入社会,现在看来有点多余,我能言善谈,这都是读书叫我早些看清了社会,了解了人性。比起在户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追逐奔跑的游戏,我更乐意在屋子里捧着一本书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时心智发展有限,大部分名著我还是当故事来看的,其中很多内容无法完全理解,成年以后再读感慨颇深,但是当时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思考”还是比大多数同龄人要深刻得多的。初中三年读了许多国学经典。那段时间很是多愁善感,看着看着就自己蒙在被子里哭。一直到大学我都保持读书的习惯。
参加工作之后,渐渐读得少了。但心情常常低落,莫名感到空虚。总觉得活得太累、太苦,明天太缥缈。思考为题常常陷入死胡同,于是5年之后,我又开始读书,因为有了些生活经验,一本书好处更能补充正能量,也值得这么选好书了。能流传下来的书,都是被很多人论证过有价值的,其中前人的经验都写在书里,以及未来的趋势也被一些研究者预言在书籍里。
我阅读的范围,大概在史书、经济学、现实生活题材小说(主要是描写建国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兵法、团队管理、名人传纪、国学、儒释道、佛经等。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这些书籍的阅读使我的竞争力明显加强了,想问题的思路更广了。
读书是一个修正自己世界观的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看看那些牛逼的人物是怎么想问题,怎么处理问题的, 是怎么在逆境当中生存的。
拿李嘉诚做例子,他在小时候就是个疯狂的阅读者,他父亲是个小学校长,小李嘉诚每天有个习惯,就是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书屋里读书。读书培养了李嘉诚气质,给了李嘉诚自强不息的精神营养。在李嘉诚不满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李嘉诚独自一人挑起了照顾妈妈,弟弟妹妹的重担。可以说李嘉诚的起点是相当低,而且苦的。但是李嘉诚一步步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我敢说,李嘉诚小时候大量阅读的书籍对李嘉诚有非常大的帮助。
因为书读多了,人想问题会非常通透, 心胸也会随之开阔, 就感觉没什么难处能难道自己。
而让孩子热爱读书,父母要先做好榜样。多在家中创造条件,能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书。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看书。可以让孩子试着讲故事,允许孩子提奇怪的问题,允许孩子选择自己要读的书。
在读书这件事上,父母要少干预,多引导,少些目的性,少些功利心。读书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功,但会读书的孩子,一定是有思想的孩子,在人生这条路上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一起感悟人生www.yiqig.com
微信公众号
- 小马过河,过的不仅仅是“河”
一晚给孩子们读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我没问要是你的话怎么办;这个故事讲了个什么道理之...
- 比有用没用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情寄托
断舍离是近些年流行的词,最初源自日本,从居家整理到人生哲学,都可以用断舍离来讲。...
- “受之无愧”的白眼狼们
孩子究竟该穷养还是富养,一直是很多父母纠结的问题。提倡富养的人问:男孩要穷养?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