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先学做人 后学做事
- 下一篇:这样对人对事让你活得更轻松
外面越来越热闹,而我却感到更孤独
各种社交工具把我们和其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要你想打开电脑或手机,立刻进入一个纷纷攘攘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说。为了生计,我们必须走出家门去工作,通各类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站在纷扰的街头,感觉到人生最大的孤独,你的生死存亡只有自己一个观众,自编自演自己看。
看着亲朋好友的微博更新玩花样,却不想动手指更新一个字。那么恭喜你,你孤独了,你在孤独中与思想对话着。沉默不是罪,是一种静默状态下的升华,在沉默中看清自己。
在这里我要说的不是某种成功学,也不是想教你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或者是指出一个正确的标准。我也不谈社交,礼仪,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心灵鸡肋。我要说的是我如何看待我自己的。
在多数人的童年里认为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我喜欢的人,一种是喜欢我的人。
随着岁月流逝,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并且情况变得很糟糕,因为连希望中的两种人,都所剩无几。 这件事很多人都经历过,所以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安慰子孙,他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意思是算啦无所谓啦世事如此啦。而我一贯听话,于是我就无所谓了。 无所谓到后来就变成无所适从。而这个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话。
有那么一些人,运气不太好,因为他们不喜欢的人太多了,不喜欢他们的人也太多了。
应该有这种感觉,当你身边充满了你不喜欢的人,和不喜欢你的人,你就会觉得,一下子多了很多束缚,绊手绊脚,多了很多规则,干什么都不痛快。然后你不开心,压抑,愤怒。 于是负面情绪积累起来,使人产生两种行为,一是报复社会,二是逃离人群。
报复社会的有两种:窃财者与窃国者。
这两种报复社会的人不论境遇如何,都掌握了沉默的技巧:要么是自己不敢说,要么是让别人不敢说。比如街头小毛贼和某图书馆管理员。
逃离人群的也有两种:隐者与忍者。
隐者的沉默方式是藏起来,藏着藏着就不见了。忍者的沉默方式是忍,忍着忍着就自我了断了。
在中国,无论发生什么事,总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能用言语抚慰你的老祖宗们。比如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好了,老祖宗都发话了,于是又有一部分人变成了书呆子。
书呆子既为“呆”,就是沉默者的一种。
他们常常以不通人情,不懂世故(譬如端酒不会喝起,点烟不能过肺)等特点,存在人们深深的笑声里。 “书呆子”这个词,我很不喜欢。因为它本身就预设了一种立场,带着淡淡的鄙夷。鄙夷的来源是另外一群人。
如果你不喜欢这群人,我得遗憾地告诉你,这群人恐怕永远都不会消失,直到世界末日。
以上说的是运气不太好的一群人。那么运气好的人群呢,其实也有很多沉默者。
因为他们会不会说话,都没有关系,运气都好啊。那么他们何必多说,说话多累啊。长此以往,“祸从口出”、“沉默是金”这些话便成了他们的座铭。 长此以往,这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常模”。
比如男人沉默,因为他们觉得要获得社会地位,显得自己很高深,必须得少说话,一说话,必须语出惊人。
对了,说话算话也属于社会常模。做人要言而有信啊,要说到做到。既然要说到做到,那少说话岂不是就可以少做些了,这就是所谓的“言多必失”,也是种社会常模。
还有一群人,他们不爱说话源自于“不需要”。言下之意,当下是不需要说话的。而时刻不需要说话的又代表什么呢?代表不说话,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而同样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老年人在一起说话很少,也许只是静静的坐着,所谓安享晚年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还有那些得道高僧,除了念经诵佛之外,平时也没什么言语。我问过一位禅师,答曰:“内心已经足够喜悦,何须开口?”
这各种各样的沉默者,与不沉默者,挤在一起,互相影响,熙熙攘攘,嘈嘈杂杂,横生枝节,就把水搅得更混了。 实际上这些不是一种完全主动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调整。所以不论你是沉默者还是“书呆子”,根本就无所谓。
沉不沉默,说不说话,根本就是非常私人的事情。
王小波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对他来说,沉默是针对公开秘密的态度,是避免滥用话语权力的善意,是表达自己独立尊严的方式。
在我渐渐长大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前,还经常因为一些事情愤愤不平地向我哥抱怨。我哥常常是走过来倒水的时候听一耳朵回两句就算,但有次他低声细语地说:“我也有过难以置信的阶段,想和他们讲点人话。但现在我已经不想和他们讲道理了,只想狠狠地赚他们的钱。”这话听着太得劲,然后我就更不爱说话了。
网络愈来发达,这种不爱说话,就逐渐从生活社交中演变到网络社交里。
拿微博来说,我很少敢在非互粉好友的微博下评论。如果并非互关,别说是反对意见或纯粹的抬杠了,就算是博主发一条庆祝某事的微博,我按捺不住欢喜写条评论恭喜,也不敢奢求对方的回复。对我来讲,微博这些功能,关注是躲在门背后望一眼翠竹的纯真,点赞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示好,转发已经需要揣度是否写下的语句会令博主产生误解或不快。
至于在陌生人微博下大发评论还自以为博主不会生厌或产生不快,并自以为这是言论自由,是微博赋予自己作为用户的权利——我钦佩年轻人无知无畏的勇敢和毫无来由的盛气凌人。
人长大后要接受一件事情:这世界上有太多人太多事情,都是和你毫无关系的,你再用尽办法令对方记住,也只是徒劳罢了,既然徒劳,那就少做少说少费力气。
礼貌的人会因为走路脚步声惊扰云雀而感到抱歉,无同理心的人才会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困扰和厌倦毫无感受。
年轻的时候会以为热烈的才是青春,敢爱敢恨很酷,嚣张霸道是自信自我;成熟一些后才知道,克制是美德,太多事情,最好是不说。
时至如今,“闭嘴”已转变为当代人交往表达友好的方式之一。如果觉得自己嘴巴笨,又抵不住捕风捉影的口舌:一个准则——多说多错,不如不说,万 事 大 吉 。
可能是自我保护,可能是真的不需要。像从黑暗中走进光亮处的不适,你已厌倦众生喧哗。如果不能和心爱的人一起看风景,你愿意没有伴儿。是的,你从来不会退而求其次。你固执地爱着那个日渐沉默的,不爱说话的自己。
因为所有沉默,都能听见比它更重的,回声。
你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也可选择沉默或爆发。但请不要伤害他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因,会让你更受伤。感悟人生www.yiqig.com
微信公众号
- 人性的洁癖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品德,但也有很多人性的丑恶。我不疑惑人性为何能如此丑...
- 与人打交道最舒服的状态
谁都免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也都想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尽量舒服些。首先要区分清楚,是与...
- 从“撩妹”看人要如何情绪管理
会撩妹的男人容易获得妹子的好感,撩是种技巧,也是高情商的体现,当然也有很会撩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