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读书的人,书才对你有用
只要识字,都有过读书的经历。但是,人们读书的境界,读书的多少和收效是完全不同的。随着各级教育的普及,读过书的人是越来越多,但是读过书、读书人和真正会读书人是不同的,他们的区别简直是判若霄壤。肯定无疑的是,只有那些爱书、爱读书、爱藏书和会读书的人,书才会发挥最大的价值,变得有用。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余光中《写给未来的你》
有的人,其实并不喜欢阅读,但是却懂得阅读的价值,所以强迫自己读书;
有的人,特别喜欢读书,但是总是读的不求甚解,属于典型的“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有的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拥有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成为一个拥有真正自我的人。
有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道自己的浅薄,所以迫切需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各有不同,所以同样一本书,带给每个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我们读书人来说,首先我们要先想想,读书,是为了得到什么?
读一本小说,享受它带给我的几个小时短暂的趣味性;读一本技能书,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却可以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在工作上帮助我们实现个人价值;读一本心灵鸡汤书,也许能在我前进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有的人觉得读书不能和赚钱挂上钩,所以对赚钱不屑一顾。但是知识性时代的到来,却给了真正会读书的”读书人“实现变现的机会。
如何读书?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昧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间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一起感悟人生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话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西方书也是一样。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最后读书就是为我所用,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精神世界的富足,足可以让人抵御寒冬,抵御生活中的各种苦难。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不得不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行。
读书,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做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做一个知识的实践者,而不是过客。
阅读,可以帮我们拓宽视野,打开心扉,唤醒沉睡的灵魂。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消极思考的人变成积极思考的人;从一个没有自信的、为如何实现梦想而苦恼的人,变成一个自信满满、确信梦想能够实现的人。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阅读变成一个拥有成功者思维方式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后退,不屈服。www.yiqig.com
微信公众号
- 人性的洁癖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品德,但也有很多人性的丑恶。我不疑惑人性为何能如此丑...
- 与人打交道最舒服的状态
谁都免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也都想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尽量舒服些。首先要区分清楚,是与...
- 从“撩妹”看人要如何情绪管理
会撩妹的男人容易获得妹子的好感,撩是种技巧,也是高情商的体现,当然也有很会撩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