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慧人生 > 为人处世 >

    礼多人不怪,为人处世之礼数(2)

    时间:2017-02-14

    写信之道:落款之后,加上“谨启”二字更郑重

    1、收信人称呼需因人而异用“知照语”:现今邮件为了表达尊敬,惯常使用“尊敬的某某”,这其实是西方书信的格式,一封传统中国书信则是以“知照语”开头的。所谓“知照语”即指对对方的称呼,根据收信人身份的不同,知照语都有诸多讲究。对方是一般尊长,就要在其姓名背后加上“尊前”、“尊鉴”;对方是师长,则须加上“函丈”、“丈前”等;一般平辈则用“大鉴”、“台鉴”;女性则多用“青鉴”。如果实在不知对方身份性别“大鉴”则比较保险。

    2、邮件正文凡提及对方的事由都须“挪抬”表示尊敬:在一封香港文人的邮件当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空格”或者没写完的“字行”,这可不是电脑打开格式的错误,而是中国传统书信礼仪里,为了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邮件正文凡提及对方的语句,都必须在敬语后空一格(称为挪抬)再继续书写,比如现在惯常用的“敬请察收”,传统格式应为“敬乞察收”,或者在“敬乞”之后另起一行写“察收”。

    3、邮件末尾必须添加“请候语”和“安好语”:现代人写邮件,通常在正文结束后直接署名,稍微有心的则加上“此致祝好”,这在中国传统书信礼仪里其实都是“大忌”。一般而言,在邮件正文结束后需要紧跟上“请候语”,通常有“敬请”、“敬颂”、“顺颂”、“恭请”等。“请候语”之后需另起一行顶格写“安好语”,这也和收信人身份有很大关系,一般长辈用“福安”、“尊安”,师长用“教安”,学生则用“学祺”,中年以下未婚女性用“芳安”等,如果不知对方身份,“大安”则比较万能。“请候语”和“安好语”写完后,才能落款写信人姓名,最后还得在姓名背后加上“谨启”二字以表谦逊。

    送礼之道:中国人是不能当面拆礼物的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投桃报李”是馈赠的礼仪基本准则,同时也包涵了朋友间守望相助的修养和美德。

    1、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君子慎其所与人者”,不能胡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馈赠,更不能强行地馈赠,也不能问别人想要什么礼物。

    2、赠人物品,必谦必敬。馈赠给人东西的时候要态度恭敬,不能傲慢,这是对朋友的最大尊重和敬意。

    3、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馈赠时要量力而行,尽自己的能力选择礼物,只要包装得体、讲究适度,也就合乎礼仪了。中国人是不能当面拆礼物、当面评价的,不礼貌。而在西方,结婚可以直接开出礼物清单,大家照着送。而且当面拆礼物,当面表示对礼物有多惊喜,反而是一种习俗。

    4、平素赠物,座有他客,须避观听,远来及初晤,可不避。送礼时应考虑场合及周围人的感受,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便或压力。

    5、爱人财不以为富。虽然会收到很多礼物,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该把礼物当成朋友的一番心意,而不是发家致富的手段一起感悟人生。

    6、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推而不辞是中国人委婉表达的方式,千万别硬把礼物推掉以免得罪人。

    7、长者赐,不敢辞。长辈赠予的礼物应该欣然接受并表示感恩。

    旅行之道:接风洗尘

    1、出行前需向亲友辞行。有条件的可设“告别宴”,80、90后喜欢以K歌和泡吧PARTY为旅者送行,原则上由出行者埋单。

    2、旅行返回后,需第一时间告知亲友,并分派手信。当地特产是手信清单中必备选项,明信片则略显礼薄、诚意不足。

    3、得知“有朋自远方来”,应腾出时间接待相聚,不可以“太忙了,下次吧”等庸俗理由、借口推脱。

    4、朋友旅行归来,应设宴款待洗尘(可集体出资)。与朋友的“手信发派”同步进行。

    5、远方朋友到访,有能力者应接待食宿,或分摊其部分支出。比如打的费报销等,涉及共同消费部分如一起吃饭、一起桑拿等,亦应主动埋单。

    6、身处异地,应第一时间打听、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尤其是宗教国家,必须恪守禁规,避免触及“雷区”。

    7、欧美各国均有崇尚宁静的习惯,不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8、旅途中欲给接待者、服务者“小费”,需假装成“不经意”的样子给,不可挟财凌人(欧美国家特别在意这点)。

    称呼之道:摸不清长辈职位,称老师最妥当

    1、最好只和同辈或小一辈的人,用“亲”开头打招呼。虽然现代社会在称呼上,对于长幼之分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但基本的要素常识还是要有的。称呼上也要有个底线,最起码你不能与第一次见面、年龄相隔30岁的人,喊对方一声“亲”。亲,这个字虽然会速度提升个人交往的美誉度和拉近距离,但对待长辈还是要有一定的敬畏,凡遇到人必是“亲”,没有亲疏远近的喊来喊去,最后只会给人留下“不会做人”的差评。

    2、如果摸不清楚长辈的职位和职业状况,还是用“老师”称呼最为保险。各种称呼礼仪书籍中都有品类繁多的职位或职业类的称呼描述。比如,用职务称呼,局长、科长、经理和院长等;用专业技术职务称呼,教授、工程师和某工等;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老师、教练、医生、会计和警官等。社交场合最常遇到的场景就是饭局,在饭局上一桌子人,凡是年龄比你大的,在摸不准对方情况时,还是一律以“老师”作为称呼最为保险。

    3、死记硬背,记住下面的称呼泛指,不要犯下关于传统称呼的低级错误。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称人兄弟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家父,称自己的父亲
    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4、别把“您”丢掉。如果有统计,“您”应该是最多被现代人丢掉和忘记的一个字。在使用第二人称时,所有人都清楚用“您”比用“你”要更显敬重。www.yiqig.com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上一篇:为人处世学会装聋作哑,不言是种智慧
    • 下一篇:你是不是一个会往好处想的人

    微信公众号

    推荐内容

  • 人性的洁癖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品德,但也有很多人性的丑恶。我不疑惑人性为何能如此丑...

  • 与人打交道最舒服的状态

    谁都免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也都想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尽量舒服些。首先要区分清楚,是与...

  • 从“撩妹”看人要如何情绪管理

    会撩妹的男人容易获得妹子的好感,撩是种技巧,也是高情商的体现,当然也有很会撩的女...

    热点内容

  • 做人的底线
  • 聪明女性为人处世的十大秘诀
  • 做个受欢迎的人
  •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30个原则
  • 为人处世经典名言警句做人道理.
  • 写给闺蜜的感人的话
  • 十四条官场绝招
  • 谈话的窍门
  • 吸引人的三大秘诀
首页智慧人生职场励志恋爱宝典

社交生活名人名言古人名曰为人处世
返回首页 | 礼多人不怪,为人处世之礼数(2)(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