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朴素哲学:打招呼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出门见了人,要打招呼。如果那天发现我们见了人低头就走过去了,母亲会继续重申一番,见了人要打招呼。于是,我们一直这么做着,见了门口的大爷大妈,都甜甜地叫一声,寒暄一下。笑脸对笑脸,倍感温暖。于是,和周围的邻居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后来我们搬家到了父亲所在的医院家属区。母亲一样强调,见了人一定要打招呼。于是我们出了门,见到叔叔阿姨都热情地叫一声,寒暄几句。对方也热情地应答。笑脸换笑脸,倍感亲切。很快,与全家属区的人都认识了。人人都夸我们有礼貌。
再后来我们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父母也搬来我所在的小城安了家。母亲的邻居们,一帮老太太,常常坐在家属区的小路边聊天。城里人毕竟在人情上多了份生疏,我偶而见了认识的,才打声招呼。哥哥从遥远的国外回来,就更不认识这些老太太了,也就从身边略过了。母亲发现了,重新教育我们:那些老太太们,你们要打招呼啊!于是,我和哥经过那些老太太的时候,一齐地问候着,寒暄着。老太太们满脸堆花地笑着应答,一片开心的氛围。
昨天傍晚,我在母亲家吃过饭,与出去散步的父母一起往外走。每当对面过来了人,母亲就笑哈哈地打招呼,那热情随着声音就散射了出去,对面也笑呵呵地接起了热情,再回馈过来。一个、一个的人走过,随着打招呼,我仿佛看到,一路上,有花朵在次第打开。那是人心里的花朵,那是母亲的笑和热情打开的。它传递的是母亲对人们的热爱。
这么些年,我好像第一次忽然间明白了,打招呼,它开启了人心里的友好之门。互相打招呼的过程,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愉悦之情啊!我终于发现,这是母亲待人处世的诀窍。
我想,美好的东西,是有必要传递下去的,事实上我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教我的孩子打招呼。
微信公众号
- 看些很有道理却没有逻辑的话
听到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每次让你干什么你都不乐意,我说啥你都不愿意听,都反对...
- 少就是多 慢就是快
《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曼(慢)成。不论游戏,还是人生,少就是多,慢...
- 活着不要只听说,用眼用心去活
在社会上呆的时间久了,有些事儿不用教也慢慢明白了:当你累了,会有很多人对你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