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授权
- 下一篇:高管的时间如何才能最有效运用
- 企业管理格言
不怕你不干,就怕你不负责干。 一种人有责任、很敬业,但不会干; 一种人有思路、很会...
- 顺丰老总的管人秘诀先学会领悟人性
做一名管理人员,很不容易。做好一名管理人员,则是一种人生的成功。把人琢磨清楚了,...
- 不思进取者,就该骂醒他
人人都说马云是个神话人物,他再神,前提也是人,没有人的成功是白捡来的,你还在那颓...
不要让职业经理人当木偶
10月中旬,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率队考察了东北的国企之后,仍然强调要通过市场的机制来选聘国企高管。
“通过市场机制选拔管理者以保证有才能的人来国企”,“打破用人机制推动国企的改革”,这是国资委定的调子。
李荣融特别肯定了前段国资委通过全球选聘国企高管的做法。“7个人(外聘高管)上岗没一个人多要一分钱。”
引进经理人动机不纯
9月29日,双鹤药业董事会“强行罢免”了外聘的总经理杨维平,标志其引进职业经理人推进改革的行动以告终。
杨维平出身德国汉高、费森尤斯等外企,有15年外企总经理的从业经历。然而,当国企尚缺乏职业经理人的运行平台时,这位“空降兵”最终成了公司政治的牺牲品。
事后看来,双鹤前任董事长乔俊峰引进杨维平的初衷耐人寻味。
据记者了解,乔极力引进杨的目的有三:一是需要杨这样懂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双鹤;二是在国资委引进人才的倡导下,杨的职业背景可以作为双鹤值得标榜的符号;三是在双鹤复杂的人事斗争背景下,杨可以作为乔的“挡箭牌”以抵御其他的进攻者,毕竟二人曾在德国的合资公司中共过事。
因为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理念差异,使乔和杨日后的分歧成为必然。
据双鹤内部人士透露,杨维平看重企业的未来,希望推行企业改革,乔俊峰年届60,更多地考虑推行改革后怎么确定;杨希望加强主业做药,乔则希望通过股市筹集资金;杨很关注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而乔则执意通过不断的收购扩大资产规模;杨意图对“市场”负责,乔希望对“市场”和“市长”负责。
“许多国企的高管人员身份是特殊的公务员,而非真正的企业家,官员的与企业家的并不一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如此认为,按照乔俊峰董事长的意图,双鹤只有通过兼并收购,才能完成资产的增长。因此双鹤在缺乏一套完善的组织运营体系的情况下,不惜“高溢价”收购兼并,以达到快速的增长,并以此来“配合”股价。
强董事会弱经理人
“道不同,不相与谋”。理念的分歧使得杨维平一直没有总经理职位所应该具备的权利,双鹤“强董事会弱经理层”的公司治理结构注定使杨难以发挥作用。
“教父”乔俊峰将公司分成4个部,每个部上面设立执行委员会,乔则是委员会的主任。这样公司都集权在乔的手中,而非经理层。
所以当杨维平提出推行董事会和经理层分离的时候,势必触动到乔的权力架构而遭到乔的反对。
外聘经理人杨维平担任双鹤总经理后,强化了对人、事和财务的管理。如调整部分总部高管人员,更换了十几家控股公司总经理;同时,与18家子公司总经理签订了2004年书;加强财务控制,以消除资金链断裂的巨大风险,避免新的损失。
2003年下半年,“恒康双鹤”事件和“昆山双鹤”事件成为乔下台充分的理由。恒康双鹤形成5000万的股权差额;昆山双鹤违规事件使双鹤遭受数百万的处罚。配股也因此流产。乔最终引咎辞职。随后卫华诚继任董事长。
此前,卫华诚的职务是北医集团董事长、双鹤药业的副董事长,年仅45岁,未必没有掌控双鹤的野心。 之前杨维平所要推行的改革,遭到了乔的反对,却得到了卫的支持。然而,当卫华诚担任董事长之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矛盾没有消除,却是更为激化。最终导致杨的出局。
事实上,卫华诚和乔俊峰的理念根本上是一致的,包括对董事长职权范围的理解、对党管干部的理解。因此,乔与杨的矛盾延续到卫与杨的矛盾是必然。在杨被罢免的理由中,拒不执行股东会决议;不服从党的等都成为口实。
引进职业经理人需要制度基础
近日双鹤董事会披露称,在对前任董事长乔俊峰的离任审计中,发现3亿多元涉嫌违法违规的委托理财业务。目前,审计部门对乔俊峰的离任审计、以及对部分董事的审计尚未结束。其暴露出来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公司理财行为”还是个人贪污犯罪尚未定性。
国企成了任意吃占的“鱼肉”。有分析认为,因为产权主体缺位,导致主体无法落实。有些招聘人对资产的负责程度,甚至不如“被招聘人”的负责程度。
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许多国企引进职业经理人,有规范公司治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的冲动。但在一个透明的公司治理架构下,就意味着贪污行径无处遁形。“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内部人利益最大化”产生了矛盾。
黄速建认为,中外产权制度基础不一样,引进职业经理人对国企整个制度基础起不到根本的作用。
因此国资委在“高管选秀”的同时,一方面积极进行国企董事会制度试点,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产权改革。因为只要产权改革不发生实质性变化,国企建立董事会制度、引进职业经理人管理国企的积极意义似乎并不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人士认为,国资机构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本和股权管理规范,改进公司治理早日让职业经理人获得“合法的地位”。